上海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“两网协同” 取得初步成效
为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,本市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(2015—2017)中提出了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“两网协同”,作为全面深化改革、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措施。根据“两网协同”试点实施方案,围绕实现“五个统筹”,即统筹规划网络布局、统筹共享设施设备、统筹协作回收服务、统筹叠加激励机制、统筹策划宣传活动等,着重解决城市垃圾减量与资源增量中共同面临的瓶颈问题。浦东新区、长宁区、松江区通过一年的试点,在“五个统筹”方面,形成了初步试点成效。
一、共建点站网络布局
为建设规范有序的分类回收体系,松江区制定《关于建立松江区废品分类回收物流体系的试行方案》(沪松府[2014]63号),探索建立废品分类回收“政府引导、社区监督、社会组织、自主经营”的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。依托街镇统筹设置回收交投及中转储存站点,原则上在每个街镇至少设置1个交投站,全区规划建设适量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转仓储分拣场,并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。目前,全区已建成废品回收站6座。其中,三新路物流中心、小昆山西部中转站2座回收站为环卫设施共享。此外,各街镇根据实际,在小区利用垃圾房、压缩站等设施资源共享,纳入废品分拣回收功能,为推进此项工作提供保障,也得到居民热烈欢迎。如岳阳街道的2处废品交投站每天人头攒动,日回收量达5吨,居民们对交投站公开、公正、优质的服务很满意,表示真正得到方便与实惠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5年回收各类物资达到3万多吨,为全区垃圾减量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。
二、共用储存设施设备
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,回收网点设施不断减少,新建回收站点难以落地。为突破该瓶颈,长宁区在全区遴选有条件的小区,利用垃圾箱房可用空间,推进生活垃圾分拣与再生资源回收设施点位合一,设立面积约5-10平米的具有统一标识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,制定“两网协同”社区示范点标准,包括回收站点招牌、“两网协同”标识牌、价目表、分类标识牌、再生资源周转箱及规章制度守则。目前,已在新泾镇、北新泾及仙霞街道完成3个“两网协同”示范点设置工作,天山河畔、海富公寓、爱建小区等5个点位即将建设完成,2016年计划扩大试点小区至41个。三个试点回收站现每月平均回收废纸、废塑料、废金属等低价值废品约5吨左右,占总生活垃圾的10%-15%。
三、共推收拣服务集成
为提高市民对规范标准的回收服务的感受度,长宁区依托回收企业新锦华商业有限公司,在试点小区内整合垃圾箱房保洁、分拣岗位,搭建“一岗双职”制度,通过登记、挂牌等措施,运用IC卡方式对再生资源回收人员、生活垃圾分拣人员、社区保洁人员统一管理,做好区域内垃圾分类、资源回收、台账记录、分类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。松江区依据城乡不同特点,采用培育主体收编流动回收人员、扶持乡镇集体企业回收、建立村级分拣场所等不同方式,加强回收规范管理,提出了“五个统一”、“五个公开”的回收服务标准,即回收队伍做到统一标识、统一车辆、统一衡器、统一服装、统一服务规范;行业服务做到回收人员信息公开、回收价格公开、物品种类公开、便民热线公开、投诉电话公开。同时,由区绿化市容局委托区净达环卫服务公司组建低价值回收队伍,至今已推广至城区110个小区,日均收运低价值可回收物8吨。
四、共享补贴支持政策
为促进资源应收尽收,松江区率先开展政策试点,一是实施低价值回收工作补贴。采取先期补贴购置收运车辆、整理打包设备,推进期以低价值废品收购与销售的差价补贴等政策。2016年,计划将低价值回收补贴列入分类回收物流体系补贴内容,补贴收运处置费,确保回收企业正常运作。二是将废品回收站点建设纳入垃圾分类奖励内容。通过区级奖励,鼓励街镇、居住区设置废品回收转运站、交投站。三是推进分类中转及处置设施标准化建设。以生活垃圾“大分流”设施标准化建设为抓手,规范装潢垃圾、绿化垃圾、可回收物等“大分流”垃圾的堆放和处置,推进“两网协同”、设施共享。
五、共赢两卡积分奖励
为叠加激励效应,浦东新区推动实现“阿拉环保卡”和“绿色帐户卡”两卡合一,鼓励市民源头分类,推行“干净垃圾单独放”。鉴于两卡积分性质不同,在卡面合一的同时保留两个帐户,市民交投时可凭一卡分别获取回收物品与干湿分类奖励积分。在此基础上,于2015年10月在金桥镇试点了交投可回收物品按价值获取奖励积分。同时,还支持回收企业研发智能回收秤、回收APP等新技术,为分析居民参与度、资源回收利用及分类等信息搭建数据平台。截止2015年底,已累计办卡3.8万余户,覆盖居民8.6万户,办卡居民活跃度达到80%以上。上视新闻、《新闻晨报》近期对“两网协同”作了专题报道,其中,浦东新区睦邦便民回收服务站通过回收积分兑换现金、日用品、家电清洗和维修等便民服务,带动更多用户参与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,广受居民好评。
下一步,我们将结合贯彻落实商务部等6部门《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》、本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、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等工作要求,在全市范围深入推进试点工作,促进本市资源增量与垃圾减量。
一、共建点站网络布局
为建设规范有序的分类回收体系,松江区制定《关于建立松江区废品分类回收物流体系的试行方案》(沪松府[2014]63号),探索建立废品分类回收“政府引导、社区监督、社会组织、自主经营”的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。依托街镇统筹设置回收交投及中转储存站点,原则上在每个街镇至少设置1个交投站,全区规划建设适量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转仓储分拣场,并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。目前,全区已建成废品回收站6座。其中,三新路物流中心、小昆山西部中转站2座回收站为环卫设施共享。此外,各街镇根据实际,在小区利用垃圾房、压缩站等设施资源共享,纳入废品分拣回收功能,为推进此项工作提供保障,也得到居民热烈欢迎。如岳阳街道的2处废品交投站每天人头攒动,日回收量达5吨,居民们对交投站公开、公正、优质的服务很满意,表示真正得到方便与实惠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5年回收各类物资达到3万多吨,为全区垃圾减量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。
二、共用储存设施设备
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,回收网点设施不断减少,新建回收站点难以落地。为突破该瓶颈,长宁区在全区遴选有条件的小区,利用垃圾箱房可用空间,推进生活垃圾分拣与再生资源回收设施点位合一,设立面积约5-10平米的具有统一标识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,制定“两网协同”社区示范点标准,包括回收站点招牌、“两网协同”标识牌、价目表、分类标识牌、再生资源周转箱及规章制度守则。目前,已在新泾镇、北新泾及仙霞街道完成3个“两网协同”示范点设置工作,天山河畔、海富公寓、爱建小区等5个点位即将建设完成,2016年计划扩大试点小区至41个。三个试点回收站现每月平均回收废纸、废塑料、废金属等低价值废品约5吨左右,占总生活垃圾的10%-15%。
三、共推收拣服务集成
为提高市民对规范标准的回收服务的感受度,长宁区依托回收企业新锦华商业有限公司,在试点小区内整合垃圾箱房保洁、分拣岗位,搭建“一岗双职”制度,通过登记、挂牌等措施,运用IC卡方式对再生资源回收人员、生活垃圾分拣人员、社区保洁人员统一管理,做好区域内垃圾分类、资源回收、台账记录、分类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。松江区依据城乡不同特点,采用培育主体收编流动回收人员、扶持乡镇集体企业回收、建立村级分拣场所等不同方式,加强回收规范管理,提出了“五个统一”、“五个公开”的回收服务标准,即回收队伍做到统一标识、统一车辆、统一衡器、统一服装、统一服务规范;行业服务做到回收人员信息公开、回收价格公开、物品种类公开、便民热线公开、投诉电话公开。同时,由区绿化市容局委托区净达环卫服务公司组建低价值回收队伍,至今已推广至城区110个小区,日均收运低价值可回收物8吨。
四、共享补贴支持政策
为促进资源应收尽收,松江区率先开展政策试点,一是实施低价值回收工作补贴。采取先期补贴购置收运车辆、整理打包设备,推进期以低价值废品收购与销售的差价补贴等政策。2016年,计划将低价值回收补贴列入分类回收物流体系补贴内容,补贴收运处置费,确保回收企业正常运作。二是将废品回收站点建设纳入垃圾分类奖励内容。通过区级奖励,鼓励街镇、居住区设置废品回收转运站、交投站。三是推进分类中转及处置设施标准化建设。以生活垃圾“大分流”设施标准化建设为抓手,规范装潢垃圾、绿化垃圾、可回收物等“大分流”垃圾的堆放和处置,推进“两网协同”、设施共享。
五、共赢两卡积分奖励
为叠加激励效应,浦东新区推动实现“阿拉环保卡”和“绿色帐户卡”两卡合一,鼓励市民源头分类,推行“干净垃圾单独放”。鉴于两卡积分性质不同,在卡面合一的同时保留两个帐户,市民交投时可凭一卡分别获取回收物品与干湿分类奖励积分。在此基础上,于2015年10月在金桥镇试点了交投可回收物品按价值获取奖励积分。同时,还支持回收企业研发智能回收秤、回收APP等新技术,为分析居民参与度、资源回收利用及分类等信息搭建数据平台。截止2015年底,已累计办卡3.8万余户,覆盖居民8.6万户,办卡居民活跃度达到80%以上。上视新闻、《新闻晨报》近期对“两网协同”作了专题报道,其中,浦东新区睦邦便民回收服务站通过回收积分兑换现金、日用品、家电清洗和维修等便民服务,带动更多用户参与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,广受居民好评。
下一步,我们将结合贯彻落实商务部等6部门《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》、本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、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等工作要求,在全市范围深入推进试点工作,促进本市资源增量与垃圾减量。